結帳(0)
瀏覽紀錄
回首頁
繁體简体English

最新消息

【最新訊息】MBA 申請的五個要素

發佈日期:2015.06.23

儘管每位 MBA 申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特殊經驗,商學院在過濾上千、上萬份申請件時勢必會優先考量特定的才能。史黛西・布萊克曼 (Stacy Blackman) 認為掌握以下五點特質,並能將其反應在申請過程的學生,將在 MBA 入學競爭中獲得極大優勢。

 

1. 領導影響力與經歷

商學院看重能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未來領導人。申請人若能證明他們在踏入(商學院)校園前便開始引領他人,並有促成正面社會影響的能力,這便是一項優勢。你不一定要闡述你如何為一間公司帶來永久性的影響,或是你怎樣幫助孤兒獲得永續性教育資源——你不需要是全能型救世主。講具體的事項:譬如你如何鼓舞團隊、激發創意、引導出各組員的長處、或是你怎麼整合資源來解決一項難題。最重要的是證明你有能力產生,促成影響——影響本身的等級或規模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我們舉個例子:喬治(化名)覺得他的申請件中沒有具體體現領導能力的例子,但他已經連續五年參與一項年度單車慈善比賽。於是布萊克曼建議喬治主動組織下屆的慈善會。他負責的項目包括:招募志願者及慈善基金,還有協調攤位相關事宜。在喬治的領導下,他的團隊將慈善比賽參賽人數提高了14%。從這看似簡單的例子中,喬治具體的敘述了他的領導能力和經驗,並成功地收到 MIT Sloan 管理學院的入學許可。

 

2.  證明一定程度的計量能力

相較於本文提到的另外四項能力,這應該算是最基本的。MBA申請並不僅限於大學主修商科的申請人:事實上許多商學院鼓勵多元學術背景。計量能力可能對大學主修非商類科系的申請人比較重要。你需要證明你有理解商學院課程中數理、計量面向的能力。證明你有計量能力最基本的方式是達到目標學校的 GMAT 或 GRE 成績要求。

 

3.  展現強大的溝通能力

去上商學院的目的就是提高個人商管相關的專業知識及能力,但是別輕忽了軟實力的發展。公司面試官及人事主管經常反映到,就連頂尖商學院畢業的學生也常常缺乏有效溝通技巧及能力。

在申請文件或面談過程中凸顯你的溝通能力,並以實例佐證。或許你的溝通技巧使團隊合作發揮了最大效益,或是間接地提高合作效能。或許你的溝通技巧著重的是有效、有說服力的簡報能力。又或許你的溝通能力在與客戶交流時發揮最大效能,曾成功幫公司取得新資源、客源、合約。這些都是加分的好例子。

 

如果你的溝通能力有待加強,可以向有溝通、協調特長的主管或良師益友請益。請教、觀察他們如何觀測聽眾的意向及反應,怎樣有效參與會議及團體討論,或直接請教他們增強自身溝通能力的過程和建議。

 

4. 設定實際的工作目標

雖然許多 MBA 申請人在申請時仍不確定畢業後要選擇什麼樣的事業、領域(這類情況可能比你想像中普遍的多),實際、明確的短期及長期事業目標仍是申請文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經過商學院洗禮後的事業目標並不一定與你申請當下的目標一致,重要的是展現你對自己未來的想法,及你選擇這目標的原因:這個領域或目標如何吸引你?什麼經歷引導你上這條職業道路?

另一個可能影響你入取機率的因素是:商學院是否對你的事業目標有實際幫助?學生畢業後的工作錄取率及薪資比是所有商學院都強烈關心的數據。若是某商學院的畢業生無法順利踏上他心所嚮往的職業道路—無論是課程成效或是職業輔導不力—這會對學校的聲譽及往後的招生率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在申請商學院前請確定此學位對你事業成長的實際效益和適當性。

 

5. 找到熱誠的推薦者

推薦信是申請文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最重要的輔助文件之一。但同時它也常常是最令人不安的一部分,因為推薦信的內容往往不是申請人能掌握或控制的。找到適合的推薦人是成功的前提:確保申請人對你的學術及專業能力、成就有足夠的了解, 能夠提供實際並與商學院申請相關的例子。另外一個要點是確保他們對你要上商學院的決定有著相同的熱誠與期待。

 

一封不痛不癢,或毫無建設性的推薦信可能是決定你申請結果的致命傷。常見的錯誤有:推薦人因對你了解不夠而無法提出有說服力的推薦信,提供給推薦人資料不夠齊全,或是找上不支持你上商學院決定的推薦人。


這五點建議當然不保證你的申請一定成功,但掌握這些訣竅會讓你在眾多平庸的申請群中脫穎而出。絕對是有益無害。

 

學人留學 Morris Chen 編譯

Source: 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blogs/mba-admissions-strictly-business/2015/06/05/5-keys-qualities-of-successful-mba-app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