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帳(0)
瀏覽紀錄
回首頁
繁體简体English

最新消息

【最新訊息】美國名校要的人才五特質

發佈日期:2014.08.21

 

當台灣還在為十二年國教的作文分數吵得不可開交,美國企業與長春藤名校,卻正改變選才的標準。分數不再是人才的保證,盲目追逐成績,反而離成功更遠。
光憑優異成績即可進入美國名校?這是已經過時的想像。

 

今年,美國不少名校系所,不成文地提醒教授們,「注意亞洲學生GRE分數異常。」

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系助理教授李彥頡分享,近來MIT的教授們不斷在內部會議被提醒,注意申請入學的亞洲學生,特別是中國、印度、台灣學生的GRE分數異常偏高。李彥頡說,「病態地衝高分數的情況,反而扼殺了進名校的機會。」

不論東岸的哈佛、耶魯、布朗,還是西岸史丹佛等,美國名校整體錄取率都在創新低。

MIT招生辦公室主任施密爾(Stuart Schmill)在該校工作二十多年,告知今年MIT收到一萬八千份國際留學生申請,較十年前多一倍,但名額卻增加不到五十位,這意味MIT外籍生錄取率已從一○%降至六%。施密爾說,「我真的感受到競爭更激烈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都想跨越疆界來這裡求學。」

美國名校和企業,仍然重視思辨和批判性思考,但這之外,它們正重新建構一套能評估適應新經濟人才的方法。

 

你能否帶動改變?

不久前,Google人力營運資深副總裁柏克透露,他們不再以GPA(學業成績平均點數)來決定是否雇用新人,他發現,「分數並不是人才保證。」

Google最在乎的頭兩種能力,一是處理大數據的認知學習能力,二是領導能力。所謂的領導,不是參與社團、擔任管理職這些表面的資歷,而是當遭遇問題時,你是否能挺身而出、是否能將團隊成員集體帶上來的「有效領導」。

在人才運用上,Google的確走得很前衛。Google有些創新團隊,甚至高達一四%員工沒有大學學歷。這在理 工背景的學校最明顯。他們希望會解題的「阿宅」也能走入人群、改變世界。

 

思考與實作並重
不少有特色,以理工見長的長春藤名校或特色的工程學校,如歐林工程學院,愈來愈重視實作和執行的經驗,要學生活用數理知識。

以熱情驅動學習

當世界變得更競爭、複雜,名校門檻提高,美國教授們挑選學生,要看你對事物的熱情。

 

懂得拓展和冒險

有多年面試經驗的香港中文大學客座副教授林夏如說,世界的變化太快,隨時得打破舒適圈,會先看看學生是否有「肯幹、上進、冒險」的人格特質。

 
要當跨文化的搭橋人
台灣人才的聰明才智不亞於美國名校生,只是要更勇於改變學習的窠臼。在激烈變動的環境,對學習與帶動積極改變的熱情、對環境的適應與彈性,遠比學什麼或是否進名校,來得重要。

 

資料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9112&page=7